受疫情影响,自11月7日的第一场直播开始,曹妃甸第八农场中学线上教学已经20天了。在这些日子里,老师们隔着屏幕,心向着学生,由最初的孤独担忧、痛苦迷茫,渐渐走向执着坚定和惊喜幸福。这段时间,大家收获的既有释然和平静,又有求索和追求……
(一)
学生宅家,要收的是心。那么运用何种教学平台以及如何运用教学平台,将教学效果最有效的呈现,让学生的心牢牢的锁在屏幕前,成了一个重要问题。
去年和前年的网课,第八农场中学教师几乎都是利用腾讯课堂直播上课的。但今年,随着腾讯课堂的下架,大家不得不摸索新的教学平台。在摸索中,大家首先确定了钉钉教学平台。开课前,学校领导对教师进行了简短而高效的培训。开课后一周里,老师们从一开始的抓耳挠腮、兵荒马乱,到后来的熟练运用、从容淡定,慢慢地步入了线上教学的正轨。平稳运行一段时间后,老师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——网络另一端的学生,有着太多的不可控因素,而钉钉却无法快速而直观地监督和指导学生。于是老师们又开始了积极地探索和摸索,最终又改用腾讯会议进行课堂教学,而用钉钉进行作业的收发和批改。综合利用两种平台的优势,使教学达到最优化。
当出现问题时,老师们自发的在群里发起讨论,集体解决问题。每一位老师都煞费苦心,想方设法用这条长长的网线,不但钓起孩子们的知识,更钓起孩子们的思想和欲望。
(二)
一个人做事是寂寞,一群人做事是策马奔腾。网络教研和备课,是网课前的重头戏。
网课前,第八农场中学以年级为单位,以学科为单位,甚至跨学科、跨年级多次进行教研。在各个教研群里,大家共享资源,共享资源平台,并确立了一周的教学任务。网课前,从搜集优秀课件、优秀资料,到进行二次整合和备课,其中的工作量可想而知,一点不比在校上课时的工作量小。没课的时光里,老师们在网海里泛舟,乐此不疲,只想把最好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,从而捞出更多的“鱼”。为了实现资源最大化的共享,曹妃甸教育体育局教研中心特意开展了线上优质课评比活动。第八农场中学的老师们期待着把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“请进来”;同时也希望把自己学校的优秀作品“送出去”,取长补短,相辅相成。
无论是老师个人,还是学校,局教研中心,目的是一样的,那便是倾其所有,把最好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屏幕前的孩子们。
(三)
反复雕琢之后的登场,自然是底气十足。每一节课,生动而丰盈,老师和孩子们渐渐找到了存在感和归属感。
线上教学的课堂,虽然不如线下教学课堂互动频繁,但课上精美的课件,精彩的教学内容足以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。数学老师课堂上的画图,物理化学课上的模拟实验,语文课上感情饱满的朗读录音,历史课上翔实的历史事件视频……这些都一点逊色于线下教学的课堂。在线上课堂中,特别是老师和学生的露脸,让彼此找到了久违的亲切感。老师的声音传递出的鼓舞和信任,也让方寸冰冷的屏幕有了温度。每堂课结束后,学校还要从直播系统中下载听课数据。从核对的数据中来看,孩子们的上课情况也越来越好,“回归”的孩子也慢慢的多了起来,能让人感受到他们正在不断地拔节生长,这也是师者最想看到的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网课变成常态,开学时间依然不确定。老师们更清楚地认识到,不仅要上好每一节课,更要守住每一颗心。
(四)
当老师在课堂上完成了精彩的授课后,真正检验孩子们听课效果的,便是作业了。
学生作业利用钉钉教学平台进行提交和批改。作业量虽说不大,但一份份作业隔着屏幕,却让老师们费了眼,累了心。双眼昏花中,找寻着,放大着孩子们的优点,鼓励着他们进步,更期待着明天比今天更进一步。作业对学生而言,是夯实课上教学内容;对教师而言是定心丸和对教学的调整。面对着参差不齐的学生,教师在作业布置上可谓是千种方法用尽,万种技巧拿出。有的老师布置了习题练习,有的老师布置了限时考试,有的老师布置了遮眼背诵视频的作业……从布置作业到批改作业,各个环节,井然有序,从不拖沓。那一份份作业在照见学生学习态度时,也照见了每一位老师的辛苦付出。
相对城区的孩子,农村孩子可能在学习习惯的养成上相对弱一些,所以作为农村一线老师,尤其在这特殊时期,在监督学生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等方面可能付出地更多一些。八场中学的老师们也愿意花时间,尽献自己的一份责任和担当。
曾经站在讲台上的教师,成了镜头前的“当红主播”;而昔日台下的孩子们,却成了屏幕前老师的“忠实粉丝”。青春几何,疫情就占了三年,孩子们是不幸的,同时又是幸运的。不幸,是未能尽情地享受校园生活,有幸的是遇到了一位位竭尽所能,默默付出的老师们。曹妃甸第八农场中学希望所有的家长、孩子与老师们手牵手,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网课学习中,也期待疫情很快过去,师生早日重返校园。
来源: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